首页 独家 > 正文

俄乌的立场中国不打算变,谁逼中国变风向,就别怪被拒之门外

2023-07-10 11:53:27 腾讯网

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前不久访华后,西方世界掀起了一股集体访华热潮,先是美国财政部长耶伦紧跟步伐,然后下一个就是欧盟外交与安全事务高级代表博雷利。之前有消息称,他计划于7月10日访华,但最新的消息,他的这一访华计划又要被推迟了。


(资料图)

【报道截图】

欧盟外交事务发言人马斯拉利日前表示,中方取消了原定于7月10日的博雷利访华计划,双方正在寻找新的替代计划。

这里需要强调的是,对于博雷利打算访华的消息,中方从未对外正式公布,基本都是欧盟单方面发出来,而这次中方取消博雷利原定的访华计划,也是由欧盟单方面公布的。

其实早在今年4月,博雷利就曾宣称要访华,但后来他却以“感染新冠”为由而推迟了访华行程。对此,中方也发出了慰问并表示理解,直言欢迎他在“双方方便”的时候访华。

当时博雷利是不是真的感染了新冠,我们不清楚,但可以肯定的是,当时中美关系正处于低谷期,如果没有美国点头同意,即便博雷利到了北京,处处看美国脸色行事的欧盟,跟中方也谈不出个什么结果来。所以就算他是“战术阳性”,只是为了找个借口不来,也并不令人奇怪。

【欧盟外交与安全事务高级代表博雷利】

但这次不一样,尽管日期推迟,但博雷利大概还是能来,毕竟布林肯都来了,博雷利也不用担心自己的访华会让美国感到不满。

至于博雷利访华计划为被推迟,可能是因为中欧双方在一些关键领域还没有提前达成充足的共识,比如中欧投资协定、俄乌冲突以及荷兰阿斯麦公司对华限制出口部分光刻机等议题。

一般来说,中方在与某一方进行会谈之前,双方至少要在某些领域达成共识,才有进行会谈的可能,否则人来了还得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准备,到头来却只是泛泛而谈,那还不如不谈。

先说中欧投资协定吧,其实中欧双方已经在2020年完成了协定的谈判,但在2021年5月,欧洲议会却冻结了中欧投资协定的议案。在此期间,中方多次提出希望解冻相关议案,但欧盟方面却迟迟没有作出回应。直到现在,该议案还依旧处于被冻结的状态。

【欧盟单方面冻结了中欧投资协定】

至于俄乌冲突议题,中欧在这一领域也没有达成共识。目前,包括博雷利在内的欧洲部分政治精英,已经将乌克兰问题与中欧关系挂钩捆绑,甚至将中国对此的态度作为中欧关系发展的前提之一。

关于这一点,我们可以在今年6月欧盟的一场会议上窥探出一二。当时,博雷利在欧盟内部会议上强烈要求中国改变中立立场,向俄罗斯进行施压,要求俄罗斯停火并主动撤出乌克兰全部领土,他当时还警告说:“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和行动,将是中国和欧洲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之一。”

也就是说,在博雷利的眼中,如果中方能改变自己在乌克兰问题上的中立立场,主动偏向乌克兰一边,那么中欧关系就能得到良性发展;但如果中方执意采取中立立场,那就是在变相地支持俄罗斯,这势必会对中欧关系的发展造成障碍。

【一部分欧洲政治精英正在强行把中欧关系与乌克兰危机进行捆绑】

显然,以博雷利为代表的一部分欧洲政治精英,正在强行把中欧关系与乌克兰危机进行捆绑,仅从乌克兰危机这一视角来看待中欧关系,未免有点“一叶障目,不见泰山”了。更重要的是,中方此前已经多次强调,中欧关系不针对、不依附、也不受制于第三方,乌克兰问题也不应成为中欧沟通的障碍。而如今欧盟多次唱衰“中欧关系取决于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”,反而说明了中欧亟需加强彼此的协调。

另外,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秉持中立态度的同时,也为如何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作出了不少努力。今年5月,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出访乌克兰、波兰、法国、德国以及俄罗斯进行调停,李辉大使这次出访欧洲五国,只是为了听取各方的意见,聆听各方对于俄乌和谈的态度。

【李辉特使出访欧洲五国期间,到访最后一站——莫斯科站】

至于此次的调停结果,中方最多只是拿出一份备忘录,将相关五个国家的意见整理出来,以外交的形势交给相关国家,至于他们能不能接受就与中国没有关系了,毕竟中国在其中只是起到“穿针引线”的作用,本来就不指望通过派出一名特使出访就能解决这件错综复杂的事情。

回过头来看,这次博雷利访华计划被推迟,可能是跟美国财长耶伦即将访华有关,欧盟那边估计也是想等着耶伦来跟中国谈出结果后,再来北京。毕竟,现在的欧洲已经养成了跟中国打交道之前,先看美国脸色的习惯,如果觉得中美关系出现缓和迹象,欧洲就会大胆跟进;反之,则会小心翼翼,不敢跟中国走得太近。可以说。欧洲在对华政策上缺乏的独立自主,是阻碍中欧关系“更上一层楼”的主要障碍。

关键词:

责任编辑:宋璟

返回首页
相关新闻
返回顶部